当前位置:首页>国内>双节同庆艺韵长|张亚雄雕刻艺术里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

双节同庆艺韵长|张亚雄雕刻艺术里的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

在国庆与中秋双节同庆的美好时节,当家国团圆的情愫与艺术创作的匠心相遇,著名策展人、雕刻家张亚雄的玉雕作品,正以温润的玉质、精妙的构思,诉说着对祖国华诞的祝福与对传统佳节的礼赞。





张亚雄,1974年生于福建泉州,这位张雄艺术网创始人、张雄书画院院长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艺术领军者,始终以雕刻为笔,以文化为墨,在玉石的方寸之间勾勒家国大义与人文温度。值此双节,他的系列玉雕作品,如同一座座微型的文化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也寄托着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团圆的深切祈愿。



玉润中华,雕刻里的国庆礼赞
国庆是祖国的生日,是全体中华儿女共贺盛世的时刻。张亚雄的《金蟾纳福》玉雕,曾于2023年12月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其精湛工艺与吉祥寓意,恰是对祖国繁荣富强的艺术化诠释。金蟾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招财进宝,而在张亚雄的刻刀下,它更被赋予了“纳福”的深层内涵——纳国家发展之福,纳人民安康之福。玉石的洁白无瑕,恰似祖国山河的纯净辽阔;金蟾的生动姿态,宛若祖国蓬勃发展的昂扬气象。
在国庆的喜庆氛围里,这件作品所传递的不仅是雕刻技艺的高超,更是一位艺术家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以玉为媒,将对祖国的祝福凝注于每一道刻痕,让玉石的温润与家国的厚重相得益彰。正如他荣获“2016中国艺术行业领军人物”时的评语所言,他的艺术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国家共振。



月圆家圆,玉雕中的中秋情思
中秋是团圆的佳节,是万家灯火里的思念与牵挂。张亚雄的《吉祥大熊猫》玉雕,曾被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卡洛斯收藏,熊猫的憨态可掬,恰如中秋团圆的温馨美好。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和平与友好的象征,在中秋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它的形象更添了几分“千里共婵娟”的共情。
此外,他的玉雕作品中,那只神态灵动的“吉祥熊猫”,或是振翅欲飞的仙鹤雕刻,都在不经意间呼应着中秋的团圆意象。玉石的细腻质感,仿佛能承载所有游子的思念,在月圆之夜,让艺术成为连接海内外华人情感的纽带。张亚雄以雕刻家的敏锐,捕捉到中秋团圆的文化内核,将其融入作品,让每一件玉雕都成为寄托情思的载体。



双节同辉,艺术里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国庆与中秋的相遇,是家国情怀的交融,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碰撞。张亚雄作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不仅在雕刻创作上成绩斐然,更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步履不停。
2023年12月,他的玉雕作品出版发行故宫文创雕刻名家台历,这是传统玉雕艺术与故宫文化IP的一次精彩联动。在双节之际,这样的跨界合作,让玉雕艺术以更贴近大众的方式走进生活,既传承了玉石雕刻的千年技艺,又赋予其符合当代审美的表现形式。正如他成为“中国首批宫廷艺术名家”所彰显的,他的创作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边界探索,让古老的玉雕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同时,他2024年4月出版发行的《五国金砖艺术人物志》,收录了十二生肖和金蟾纳福作品,这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肖文化的传承,也是以艺术为媒介,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在国庆中秋双节的背景下,这份文化输出的成果,更显意义非凡——它让世界看到中国雕刻艺术的魅力,也让国人在双节的喜庆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匠心筑梦,双节里的艺术坚守与担当
张亚雄的艺术人生,是一部关于坚守与担当的奋斗史。从泉州的少年到艺术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始终以“策展人”与“雕刻家”的双重身份,推动着艺术生态的发展。在双节同庆的日子里,他的故事也给了我们诸多启示:艺术不仅是美的表达,更是家国情怀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桥梁。
他享受特殊津贴专家的荣誉,是对其艺术成就与社会贡献的认可;他荣获“金砖艺术家”“一带一路文化形象大使”的称号,是国际社会对其艺术价值的肯定。在国庆与中秋的双重喜悦中,张亚雄的雕刻艺术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文化传承的路径,也温暖了家国团圆的时光。
当国庆的红旗与中秋的明月交相辉映,张亚雄的玉雕作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诉说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团圆的期盼。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他用刻刀雕琢着玉石,也雕琢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记忆。双节同庆,艺韵悠长,张亚雄的雕刻艺术,是献给祖国的生日礼物,也是送给万家团圆的中秋贺礼,更是中华文化在新时代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