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栋《登高望远》康乾拍卖:书法艺术的意境与市场价值共振
2025年9月20日,香港康乾“2025当代荟萃艺术品拍卖会”的落槌声中,书法家王承栋的《登高望远》以8,300元人民币的成交价,为其艺术市场表现再添一笔亮色。这幅创作于2024年、尺寸34×68cm的书法作品,估价6,500元,最终溢价约27.7%成交,不仅是市场对其艺术价值的投票,更是当代书法在“传统传承”与“市场认可”之间找到平衡的生动注脚。
笔墨里的“登高”境界
“登高望远”四字,在王承栋的笔下绝非简单的文字书写,而是一场书法意境的营造。其书风取法传统又不拘泥于古法,笔画的提按转折间可见对颜、柳、米等历代名家的临习功底,却又在结体与章法上融入了当代审美意趣。单看“登”字,笔画厚重如磐石,立起视觉的“高度”;“高”字结构开张,似有层楼叠起之态;“望”与“远”则以灵动的笔锋延伸出空间感,四字连贯,如观者拾级而上,视野由近及远、由实及虚,将“登高望远”的精神内涵通过笔墨的浓淡、线条的曲直、结体的疏密具象化。这种“以字载意,以意传情”的创作思路,让作品超越了技法的层面,成为一种精神境界的载体。
市场中的“望远”潜力
从拍卖数据看,《登高望远》的溢价成交并非孤例。近年来,王承栋的书法作品在多地拍卖市场中持续亮相,且多次出现成交价高于估价的情况。这背后是藏家群体对其艺术风格的认可——他既坚守书法的传统根脉,临池不辍地打磨笔墨功底;又积极探索当代语境下的表达可能,让作品能与现代审美、生活场景产生共鸣。此次香港康乾的拍卖专场“当代荟萃艺术品”,本身就聚焦于具有市场潜力的当代艺术家,《登高望远》能在其中脱颖而出,侧面说明其作品已形成相对清晰的市场定位:既有艺术收藏的文化价值,又有资产配置的金融属性。
书法艺术的当代破圈
在当代艺术生态中,书法面临着“传统传承”与“当代表达”的双重命题,《登高望远》的市场表现与艺术价值,恰恰提供了一种破圈路径。它证明:当书法作品既能承载“登高”般的传统人文精神,又能在市场中展现“望远”式的成长潜力时,便具备了跨越圈层的生命力。对于藏家而言,收藏这样的作品,是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守护;对于艺术家而言,创作这样的作品,是在传统与当代的坐标系中找到自身的定位;而对于艺术市场而言,这样的作品则是连接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纽带。
王承栋的《登高望远》,以一方尺牍的笔墨,书写出了当代书法的多重可能。它让我们看到,在拍卖市场的数字背后,是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共振,更是一位艺术家以笔墨“登高望远”的执着与远见。
作品:《登高望远》雅昌艺术品官网可查成交记录
在当代中国书法界,王承栋是一位兼具深厚功底与国际视野的实力派艺术家。他以笔墨为桥,连接传统与当代;以作品为媒,传递中国文化魅力,在书法领域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王承栋的艺术身份多元且厚重。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扎根传统书法土壤,紧跟行业前沿动态;曾任中国新闻出版书协副主席兼山东分会主席、山东书协理事及草书委员会委员,既深耕创作,又积极推动山东书法事业发展,为培育人才、传承文化贡献力量;作为羲之书画院院长、荣宝斋特约书法家,他在书画研究与市场领域的双重影响力,让传统书法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活力。
在创作之路上,王承栋的成绩实打实。其作品在全国性展览中十多次入展或获奖,2014年被山东书协评为“国展精英”,崭露锋芒。近四年更是佳作频出:2016年获全国道德经书法现场大赛二等奖,以笔墨诠释经典深邃;2017年摘得安华杯长征颂全国书法展最高奖,用书法再现长征精神磅礴;2018年连续入展中国书协“第二届全国行书展”“第二届全国大字书法艺术展”并获奖,其行书流畅灵动、大字雄浑大气,在全国平台上尽显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当代书坛的地位。
更可贵的是,王承栋的书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他五次赴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展出,作品被东京、首尔等多家艺术馆收藏,让中国笔墨韵味在海外生根;其作品还作为政府出访礼品,赠送给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日本横滨市市长铃木垄、韩国安养市市长崔大镐、德国弗莱辛专员迈克尔·施瓦格等多国政要,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中国文化温度,在国际舞台搭建起友谊之桥。
从国内赛场的屡创佳绩,到国际舞台的文化传情,王承栋始终以敬畏之心守传统、以创新之力探表达、以开放之姿融世界。他的艺术之路,是个人对书法热爱的坚守,更是当代中国书法传承发展的生动缩影,而他用笔墨书写的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