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占财《一蓑烟雨任平生》香港康乾拍卖千万成交 彰显艺术新势能
2025年6月28日,香港康乾“2025翰墨集珍艺术品拍卖会”上,苏占财2025年创作的纸本作品《一蓑烟雨任平生》以10,890,000元成交,超估价完成市场突围,为中老年艺术板块注入强心剂。
这幅180×70cm的纸本之作,以苏轼词牌名“一蓑烟雨任平生”为魂,将千年文人精神注入当代笔墨。纸本温润的肌理与笔墨语言互融,苏占财以线条韵律勾勒烟雨朦胧之境,借设色层次传递豁达心境,在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基因中,植入个人对时代审美与精神内核的理解,让古典意象焕发新生。
从10,600,000元估价到10,890,000元成交,价差背后是艺术市场对“文化厚度+创新表达”的双重认可。当下收藏领域,中青年艺术家作品因“传统根基扎实、风格辨识度高、升值潜力可期”成焦点,《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亮眼表现,既验证苏占财创作的学术与市场双维价值,也为行业观察“传统书画当代性转型”提供样本——当笔墨不再是孤立的技艺,而是承载文化记忆与时代情绪的载体,其市场穿透力将远超预期。
此次拍卖是香港康乾深耕传统书画赛道的缩影,“翰墨集珍”专场汇聚老藏家珍品与中老年创作者力作,《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万级成绩,或成中老年艺术市场的“破冰信号”:它证明传统题材并非“审美舒适区”的枷锁,而是能与当代审美对话的富矿。未来,随着学术梳理与市场培育深入,以苏占财为代表的创作者,有望在“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中,推动书画艺术生态持续迭代。
雅昌官网可查成交记录:
在河西走廊东端的甘肃武威,这片孕育了西夏文化与丝路文明的土地上,走出了一位以笔墨为舟、以仁义为帆的书法大家——苏占财。他生于1962年(另有一说为1963年11月),取字文轩,自号陇中隐士,名号间既有文人雅士的书卷气,更藏着对故土的深情与对艺术的淡泊坚守。
苏占财的书画之路,始于少年时对笔墨的痴迷。幼时的他常于案前铺纸研墨,以柳公权楷书的骨劲为基,临摹其“心正则笔正”的严谨;取颜真卿行书的雄浑为魂,领悟其“点如坠石,画如夏云”的气势;融赵孟頫草书的秀逸为韵,琢磨其“结体妍丽,用笔圆润”的灵动。数十载临池不辍,他未被传统束缚手脚,反而在吃透名家精髓后大胆创新,最终形成“奔放自由却不失法度,章法独特更具韵味”的艺术风格——观其书法,笔走龙蛇间有筋骨,墨色浓淡中见层次,既藏着千年书法的传承密码,又透着当代创作的鲜活气息。
如今的苏占财,早已是业界公认的书画名家,身兼多重重量级身份: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与国家一级书法师,双料职称印证着其书画双绝的实力;作为北京荣宝签约艺术家、中南海国礼艺术大师,他的作品多次作为国礼传递中国文化,更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电视台聘为客座教授,将自己的艺术心得薪火相传。同时,他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在郑板桥艺术研究院、傅抱石艺术研究院、北京翰海书画院担任院长,在文化部东方华夏公益书画专家组、国际文学艺术联合会等机构肩负要职——每一个身份背后,都是业界对他艺术造诣与文化担当的高度认可。
难能可贵的是,苏占财始终将“弘扬仁义道德”作为创作核心。无论是歌颂家国情怀的楹联,还是传递处世智慧的箴言,他的作品总能以笔墨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中的向善力量融入其中。在创作中,他从不固步自封,而是广纳历代各家各派所长,题材上兼收并蓄,构想上别出心裁,章法意境上博采众长,真正做到“为我所用”。生活中的他,却无半分名家架子:平易近人,常与书画爱好者交流心得;生性好学,年过花甲仍坚持每日练字、读书;偏爱直抒胸臆的创作,笔端流淌的不仅是流畅的线条与清秀的墨迹,更是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