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象同源、各成其大——石齐与王忠权
王忠权
三象十年:以笔墨重构天地,以心象超越万象
在当代中国画的革新浪潮中,“三象画派”以打破传统的视觉哲学独树一帜。而王忠权,正是这一画派中与石齐并立的双峰之一。如果说石齐的笔墨在万达王健林的支持下走向恢弘与斑斓,那么王忠权的艺术生命,则在中国钢铁巨头丁立国十余年的深度赋能中,沉淀出更为深邃磅礴的气象——一种根植于东方文脉,却面向未来敞开的“三象美学”。
一、三象同源,各成其大:与石齐共筑的当代艺术坐标
王忠权的“三象画派”以“具象、意象、抽象”交融为核,打破艺术表达的边界。石齐以色彩与构图的戏剧性见长,而王忠权则更注重自然精神与心灵图景的共振。他的“三象”,是黄山的云海与仙鹤的羽翼交错成具象的巍峨,是莽原奶牛的温厚与林间鹿影的空灵升华为意象的诗性,更是风景中光影与肌理凝练为抽象的灵魂对话。
2015年,王忠权归国后于北京孔庙国子监的个展,被学界视为“三象画派”的奠基之典——在华夏文脉的源头,他以笔墨完成了传统与当代的仪式性对接。2024年初,徐悲鸿艺术交流中心的十年回顾展,则是对这一画派地位的再次确认:十年淬炼,三象已成格局。
2015年孔庙国子监 “具象 意象 抽象”三象 风格个展
2024年 王忠权创建三象画派十周年大展
二、资本与艺术的长期主义:丁立国与王忠权的十年共行
艺术史从未孤立于时代。石齐与王健林的合作,是商业与艺术的经典联姻;而王忠权与丁立国的知遇,则更似一场以文化使命为底色的长期主义实践。
丁立国作为中国钢铁领域的领军者,其收藏眼光与产业实力同样深远:至今为止连续10年间系统性收藏王忠权作品,并在2020年收购王中军创立的“松美术馆”,以实体空间锚定艺术价值。这份超越资本逻辑的信念,不仅为王忠权的创作提供了稳健的土壤,更印证了其作品在学术与市场双重维度上的稀缺性——它不仅是画布上的革新,更是时代资本对文化自信的投注。
松美术馆 ——京城明星与网红打卡地
三、三象之境:山水、生灵与风景的哲学叙事
王忠权的“三象”,在三个系列中铺陈出完整的艺术宇宙:
笔墨山河:三象体系下的三重宇宙
1. 山水系列|黄山仙鹤:神性与自然的交响
在王忠权的笔下,黄山不是风景,而是天地初开的混沌与秩序。他以“墨色淋漓”的抽象肌理重构山石,以“鹤影翩跹”的意象符号点化灵性,在具象的奇松云海中,暗藏宇宙生命的律动。仙鹤不仅是祥瑞的象征,更是画家对永恒与超验的追问——如山之坚毅,如鹤之自由。
2. 动物系列|莽原情与林深见鹿:野性与诗性的共鸣
· 《莽原情·奶牛》:褪去田园牧歌的柔光,王忠权以细腻的笔触与饱满的色彩,刻画奶牛在莽原中的生命力。它们不仅是草原的住民,更是自然原始能量的化身。三象手法在此交融——具象的形体、意象的情感、抽象的荒野精神,共同编织出一曲大地颂歌。
· 《林深见鹿》:密林的幽深与鹿灵的静谧,在虚实之间形成张力。鹿角如枝桠伸向虚空,皮毛染上光影的斑驳,仿佛自然本身的密语。王忠权以“见鹿不见林”的留白智慧,引导观者走入一场与神秘对话的内心旅程。
3. 婺源与风景系列|超越视界的灵光
无论是雪域高原的苍茫,还是江南水乡的朦胧,王忠权的风景从未停留在“再现”。他以抽象的色彩泼洒情绪,以意象的轮廓勾勒记忆,在具象的景物中埋藏哲思。每一处风景,都是他向内探索的地图——三象之“象”,终归于“心象”。
十年三象:从国子监到徐悲鸿,一场未完成的革新
从2015年国子监的“开宗立派”到2024年徐悲鸿美术馆的“十年之约”,王忠权的艺术始终在演进中保持内核的稳定,他延续了林风眠开创的彩墨风格,以科班油画的专业性把传统的色墨融合到了极致:以三象为舟,渡古今之变。他的画作不仅是视觉的突破,更是一场对观者感知的邀请——在黄山之巅与仙共舞,在莽原之中与兽同呼吸,在风景的裂隙里窥见永恒。
而今,随着丁立国旗下松美术馆的战略布局,王忠权的作品正融入更广阔的文化生态。这或许预示着一个新的篇章:当“三象”遇见空间,当艺术遇见资本的长河,变革,才刚刚开始。
王忠权
三象画派创始人
清华美院特聘教授
吉林白城市美协主席
第160届法国巴黎艺术沙龙奖得主
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艺术学院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