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明——新乐烧:以土为纸,以火为笔,绘就跨越时空的东方美学史诗
老典新乐烧:挖掘灵魂深处的一抹雅致与意韵
瓷器,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审美意趣。在当代陶瓷艺术领域,“老典新乐烧”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与精湛的工艺技法,成为传承与创新的典范。它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融汇古今,将诗书画印的修为凝注于瓷器之上,更以天然珍稀材料与富有寓意的造型设计,挖掘出灵魂深处那份久违的雅致与意韵,为陶瓷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溯源:文化沃土孕育的艺术之魂
老典新乐烧的诞生,离不开对文化根源的深刻探寻与敬畏。其制瓷之土,并非普通陶土,而是融汇了多地文化圣地的“灵性之土”——寺庙香火鼎盛的财神寺之土,沾染了千年的人文气息与信仰温度;青云山的温润之土,承载着山川自然的灵秀与静谧;红山与新乐遗址的古老陶土,更是连接着中华文明起源的血脉,沉淀着史前文明的神秘与厚重。这几种土壤的交融,不仅在物理层面赋予了瓷器独特的质地与色泽,更在精神层面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寓意,使每一件作品都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明的传承。
二、赋形:古典神韵与哲学意蕴的融合
老典新乐烧在器物造型上,摒弃了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刻板与浮躁,回归古典原始器物的质朴神韵。其经典造型“圆底四足”,既借鉴了古代青铜器的庄重与稳定,又融入了陶瓷器物的温润与灵动。底部圆形设计,取“天圆”之意,象征着包容、圆满与宇宙的和谐;四足鼎立,寓意着坚实、稳固与四季平安。而器物中间的铜钱状设计,外圆内方,更是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外圆内方”的处世智慧融入其中——圆融处世,坚守内心的方正与原则。
不仅如此,老典新乐烧还将传统吉祥文化的核心“福禄寿喜财”以手工篆刻的形式精心雕琢于器物之上。每一个字的笔画流转间,都凝聚着工匠的匠心与功力,既展现了中国书法与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又传递出对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与祝福。这种将哲学思想、吉祥文化与器物造型深度融合的创作方式,使老典新乐烧超越了单纯的实用器物范畴,成为兼具审美价值与精神内涵的艺术作品。
三、饰釉:天然珍稀材料的诗意表达
如果说造型与文化内涵是老典新乐烧的骨架,那么釉料则是其赋予灵魂的血肉。老典新乐烧摒弃了化学合成釉料的单调与匠气,采用天然玛瑙、松石、青金石等珍稀矿物作为釉料原料,以最本真的方式诠释陶瓷的自然之美。
玛瑙入釉,烧制后呈现出温润细腻的光泽,或如晚霞般绚烂多彩,或如晨雾般朦胧柔和,每一处釉色的变化都独一无二,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松石的加入,为瓷器注入了一抹清新雅致的蓝绿色调,宛如深山古松间的幽潭,静谧而富有生机,让人联想到山林间的宁静与悠远;青金石所带来的深邃湛蓝,如同夜空般浩瀚无垠,又似深海般神秘莫测,蕴含着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些天然矿物釉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因窑火的温度、气氛等细微差异而产生千变万化的釉色效果,“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每一件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承载着窑火与自然共同谱写的诗意篇章。
四、植根:诗书画印的修为与艺术表达
老典新乐烧的深厚底蕴,更在于其植根于中国传统文人艺术的核心——诗书画印。创作者将自身在诗、书、画、印方面的长期修为与感悟,全部倾注于瓷器的创作过程之中。
在器物的装饰上,或绘以山水田园,笔墨苍劲,意境悠远,让人仿佛置身于丘壑林泉之间,感受自然之美;或题以诗词名句,字迹飘逸,韵味无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深邃的文化意境与人生哲思;或钤以印章,朱红点缀,方寸之间尽显篆刻艺术的精妙与典雅。诗、书、画、印与瓷器本身的造型、釉色相互映衬,融为一体,使每一件作品都成为一幅立体的文人画,一首无声的诗,既有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又有精神上的文化共鸣。这种将文人艺术与陶瓷工艺完美结合的创作理念,使老典新乐烧不仅具有精湛的工艺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成为当代文人陶瓷的代表之作。
五、结语:雅致意韵的当代觉醒与传承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与浮躁所裹挟,逐渐迷失了对内心雅致与意韵的追求。老典新乐烧的出现,恰如一股清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工艺技法、天然的材料运用与独特的艺术表达,唤醒了人们灵魂深处对传统美学的向往与敬畏。
它不仅仅是一种陶瓷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回归——回归自然本真,回归文化根源,回归内心的宁静与雅致。每一件老典新乐烧作品,都是创作者与历史对话、与自然交流的结晶,都承载着一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对艺术真谛的追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老典新乐烧必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无穷魅力,让那份沉淀在灵魂深处的雅致与意韵,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
老典(冯明,字真一,无界,号近僧之人。九阙文化艺术馆馆长、陶圣窑创始人,新乐烧品牌创始人)
———素材由盛和堂、亿荷堂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