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崇华当代黄山第一人
85岁辛崇华老师“九上黄山” 深入写生,将黄山的奇景与个人感悟融入了他的焦墨山水作品中。
核心特点
写生足迹 一生 "九上黄山" ,亦八上泰山、六上蒙山。
艺术追求 践行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从真山真水中汲取灵感和力量,晚年仍坚持户外写生。
风格技法 深耕焦墨山水,风格大气雄健、古朴厚重。
总的来说,辛崇华黄山作品的核心优势在于,他运用难度极高的焦墨语言,不仅精准地捕捉了黄山的骨骼与精神,更在其中注入了质朴鲜活的生活气息与雄强正大的内在气魄,从而在众多描绘黄山的艺术家中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以下是其优势的具体展开:
技法与语言优势
1. 焦墨语言的极致运用与突破
难度与纯粹性:焦墨是枯笔作画,不含水分,犹如书法中的狂草,对画家的功力要求极高。辛崇华选择这一最具挑战性的语言来表现黄山,反而成就了其艺术的纯粹性与高度。他以焦墨刻画出黄山的苍劲、坚硬与雄浑,完美匹配了黄山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展现出一种金石般的力度和古朴厚重的历史感。
层次与丰厚度:在“焦”与“黑”中求变化是最大难点。辛崇华通过笔法的干、湿、浓、淡、焦与皴、擦、点、染的巧妙结合,营造出山石、云海、松林极其丰富的层次感。他的焦墨“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在雄强中见华滋,在枯涩中求润泽,避免了画面的枯燥与呆板。
2. “笔墨当随时代”的写生观
鲜活的现场感:与一些在书斋中凭记忆作画的画家不同,辛崇华坚持“九上黄山”实地写生。他的作品因此充满了生动的现场气息和自然的生命律动。他笔下的黄山不是概念化的,而是具有特定时间、光线和气候下的真实感与亲切感。
独特的构图视角:长期的写生实践让他能从自然中发现常人未见的奇崛构图,作品既尊重黄山的客观实景,又经过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呈现出既险峻又平稳,既真实又富于想象的视觉图景。
精神与内涵优势
1. 人文精神的注入辛崇华的黄山作品不仅仅是风景画,更是“可居、可游”的山水。他常在画中细致地描绘山居、小径、樵夫、旅人,为磅礴的山水注入了人间烟火气与生活情趣。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宏大叙事之外,多了一份质朴温暖的关怀,拉近了与观者的心理距离。
2. 正大雄强的气魄
他的作品整体上给人一种雄强、正大、刚健的审美感受。这源于他深厚的个人修养与对传统正脉的继承。他画的不仅是黄山之形,更是黄山之“骨”与“魂”——一种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气魄使其作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激励作用。
定位与独特性优势
1. 在黄山题材中的独特定位
纵观画史,描绘黄山的大家辈出,如石涛的“奇”、黄宾虹的“浑”、刘海粟的“泼彩”。辛崇华则以其纯粹的焦墨和人文写实的风格,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地。在众多黄山画作中,观众可以轻易地辨认出他那骨法用笔、苍润相济的独特面貌。
2. 传承中的创新
他很好地继承了从范宽、石涛到黄宾虹、张仃的焦墨山水脉络,但又不泥古。他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时代感受融入创作,形成了 “古朴厚重”又不失“时代生机” 的现代焦墨风格,为焦墨山水这一传统画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辛崇华先生的黄山作品,是以最纯粹、最艰难的传统绘画语言,成功地诠释了自然之壮美与人文之温情,并展现出一种属于这个时代的正大刚健精神。这正是其核心价值与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
辛崇华,1941年生,山东日照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任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焦墨山水画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美国阿凯迪亚艺术学院终身荣誉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0年代辛崇华与张仃共同发起黄宾虹研究会。深入研究宾虹“五笔七墨法“。被誉为当代焦墨山水画之父,与张仃并称中国当代焦墨山水二杰。
1948年,拜潘天寿为师,学习中国花鸟画,得大师亲传,成为潘天寿最小的入室弟子。
1951年,经潘天寿引荐拜黄宾虹门下学习中国山水画,深得大师教诲。
195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原杭州国立艺专),。
1959年,辛崇华跟随李可染在颐和园写生,辛崇华出众的才华深得李可染先生欣赏,也正是受李可染先生影响,奠定了辛崇华坚持走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养份的创作理念。
1962年,辛崇华跟随李可染在桂林写生,期间创作了大量写生作品。
1984年,在日本东京举办“辛崇华山水画作品展”,作品《仙人醉》被日本首相铃木善幸收藏。
1985年,在广州举办“大师足迹-黄宾虹辛崇华作品联展”。
1986年,和张仃共同发起成立“黄宾虹研究会”,担任副会长。
1989年,为全国政协礼堂创作巨幅山水画作品《山河颂》。
1992年,为钓鱼台国宾馆创作山水画作品《盛世万里图》。
1995年,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山水画作品《泰山旭日图》。
1998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辛崇华写生作品展”,山水画作品《层峦叠翠》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2001年,在新加坡举办“畅游心迹—辛崇华艺术作品展”。
2003年,在北京举办“渴望圣火—辛崇华作品展”并向奥运组委会捐赠88幅作品。
2005年,向山东慈善总会捐赠作品18幅并举办“辛崇华山水画作品展”。
2007年,年在法国卢浮宫举办“东方墨韵—辛崇华作品展”轰动法国。作品《溪山晨晖》被法国卢浮宫收藏。
2009年,在家乡山东日照举办“辛崇华国作品画展”并向日照市博物馆捐赠国画作品60幅。
2010年,俄罗斯石油大亨弗拉基米尔以180万美金收藏辛崇华作品《思》,2011年,该作品在佳士得欧洲大拍中,又以550万美元成交,1年翻了3倍。
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办“辛崇华作品展”,作品《蝶恋》被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藏。
2014年.作品《泰山胜景图》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2014年,作品《春山云意图》被美国总统克林顿收藏。
2015年,在英国伦敦举办“辛崇华从艺60年全球巡展.伦敦站”。作品《香远益清》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2017年,作品《太行云起》在苏富比 “当代艺术拍卖专场”以290万英镑成交,成为该场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东方艺术家。
2018年,在青岛宝龙美术馆成功举办“师法自然-辛崇华山水画展”。
2020年,成为香港艺术品银行首批签约艺术家。
2023年,在澳门新普京大酒店举办“辛崇华耄耋作品展”。
2024年,在北京创立“辛崇华美术馆”,美术馆坐落于北京副中心,建筑面积3000多平米,美术馆采用中式四合院建筑的布局,飞檐翘角、粉墙黛瓦。馆内长廊环绕,布局精巧,阳光和微风充分流动在各个角落,极具东方神韵。美术馆常年陈列辛崇华先生收藏作品和展览辛崇华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