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问道丹青·寻色中国|文学艺术界影响力人物》李雪花专题报道

《问道丹青·寻色中国|文学艺术界影响力人物》李雪花专题报道




李雪花1982生于福建惠安,女,影雕雕刻师从小勤奋好学1995年在崇武石影雕厂学艺从事影雕创作迄今已近30年是少数早期学习影雕的惠安妇女之一。

在福建惠安,这座浸润着千年石雕文化的小城,影雕技艺如同青石上的岁月纹路,历经时光打磨愈发厚重。李雪花,这位1982年出生的惠安女子,便是将半生时光托付给这门技艺的匠人,用近30年的坚守,在冰冷的石材上“绘”出了温润的生命质感。

1995年,年仅13岁的李雪花怀揣着对传统手艺的好奇,走进了崇武石影雕厂。彼时的影雕行业,从业者多为男性,女性匠人寥寥无几,她成了少数敢闯“石匠圈”的惠安妇女。初学时,影雕的核心工具——特制钢针与青石,曾让她吃尽苦头:指尖被钢针扎破是常事,长时间俯身雕刻导致腰酸背痛,反复练习的“点刻”手法更是枯燥到让人想放弃。但骨子里的韧劲支撑着她,别人练1小时,她便练3小时,从握针力度、点刻密度到光影把控,一点点摸索、一遍遍打磨,直到指尖的力道能精准拿捏,让每一个针尖落下的痕迹,都恰好构成画面里最和谐的色块。

近30年来,李雪花的刻刀从未停歇。她的作品,既有惠安女头饰、闽南古厝等充满地域风情的题材,也有山水花鸟、人物肖像等经典内容。影雕技艺的精髓在于“以点成像”,一块普通的青石,经她数万次甚至数十万次的点刻,便有了层次分明的光影、鲜活生动的细节——惠安女头巾上的刺绣纹路清晰可辨,古厝屋檐下的雕花错落有致,就连人物眼中的情绪,都能通过深浅不一的针点传递出来。

作为早期学习影雕的惠安妇女,李雪花不仅见证了影雕技艺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迁,更用自己的坚守为这门非遗技艺注入了女性的细腻与温度。如今,她仍在工作室里与青石为伴,钢针落下的“笃笃”声,既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响,也是对影雕传承的期许——她希望这门从石头里“长”出来的技艺,能在更多人手中延续,让惠安影雕的光芒,永远闪耀在青石之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