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 | 王中 | 2025.10

《一带一路》主题美术作品展 | 王中 | 2025.10






前言

两千余年前,张骞出使西域,驼铃摇曳中开辟陆上丝绸之路,此后陆海两道丝路蜿蜒延展,不仅成为东西方商贸互通的动脉,更化作文明对话、思想交融的纽带—— 葡萄、苜蓿沿丝路东来,丝绸、瓷器循古道西去,佛教艺术与中原笔墨碰撞出敦煌壁画的璀璨,西域乐舞与华夏雅乐交织成盛唐气象的恢弘。这条跨越山海的文明之路,早已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 的基因,镌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2013年,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以“根植历史、顺应时代、着眼未来” 的远见,为古老丝路注入全新活力。十二年,从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全线贯通的汽笛长鸣,到中欧班列中通道年通行量突破3000 列的钢铁洪流;从雅万高铁的“中国标准” 落地东南亚,到中老铁路架起“陆锁国” 的开放桥梁,“一带一路” 已从理念转化为实景,从蓝图变为现实,在全球范围内书写着互利共赢的时代篇章。艺术是文明的镜像,更是民心相通的桥梁。2025 年,站在“一带一路” 倡议持续深化的新起点,北京创荣时代艺术中心携手各方,将这批凝聚心血的艺术精品再度呈展。此次展览,既是对“一带一路” 十二余年建设成果的艺术礼赞,更是对“民心相通” 使命的接续践行。我们期待,通过这些饱含温度的作品,让观众在笔墨色彩间触摸丝路的历史厚度,感受时代的发展热度,更让世界透过艺术的窗口,读懂中国“共商共建共享” 的诚意,见证不同文明“互学互鉴互利” 的美好未来。





创荣时代:艺术是文明互鉴的鲜活载体,“一带一路” 倡议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精神,正借美术创作绽放光彩。本次展览的学术支持,以“挖掘丝路文化内核、推动艺术跨界研究” 为核心,为作品搭建专业且具思想性的框架。从传统壁画传承到当代装置创新,从民族符号转译到跨文化主题诠释,通过研讨、评审与理论梳理,确保作品兼具地域特色与国际对话力。这份支持是对创作理念的呼应,更是对丝路精神的学术诠释。期待以严谨视角,为观众打开读懂“一带一路” 艺术生态的窗口,让美术作品成为跨国界文化桥梁,在互鉴中共促发展。





王中。笔名:石鸣,土佬。号:清风散人、一散者、茧者。别号:太极书生、抱一斋主、归一道人、半亩方塘主人。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武德镇亢村。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第一届学员,进修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及杭州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及《美术报》名家学院气势派开宗者周韶华新水墨“黄埔一期”并荣幸成为其入门弟子。供职于《中国书画家》、《中国艺术家》杂志社艺术部副主任。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特邀书画家。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华群星》艺术总监。中国国际太极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华国学研究会荣誉会长;赵堡郑悟清太极拳第三代嫡系传人、中国赵堡太极拳总会副秘书长 .武当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深圳大芬美术产业协会会员、深圳太极拳艺馆创始人、太极画派开创人,太极书画艺术院院长。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赴古都西安求学问道于石鲁先生门下。期间得益于康师尧、张志超、戴绪畅、王崇仁、王西京、何海霞、方济众、刘文西、傅嘉仪、董森林、吴三大、王金岭、张杲、 赵翔等老师与诸前辈的教诲和指点。





1982年至今有《苗苗》、《香雪》、《青春曲组画》、《黄河滩人家》、《太行大峡谷》、《高家台写生系列》、《家山难忘》、《荷塘印象》、《黔西南游记》等作品及书画与太极拳专业论文《虚实与计白当黑》、《气与形—论中国画的用线》、《开合散论—中国山水画与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等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发表于专业论坛与各大专业刊物并获奖。倾注毕生心血,游艺于拳道间,将国学与国画艺术及博大精深的国术太极文化”三国演绎”相融合, 在国内外书画艺术界与太极拳坛享有“太极奇人”之美誉.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复兴,及其太极拳艺在海内外的传播与太极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独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风格的太极书画,也随之漂洋过海,不断被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艺术藏馆及国家元首政要与国际友人收藏!著作《中国花鸟画》(包括影像教学光盘)全国发行。鉴于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造诣和对国际间文化艺术交流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于2007年11月28日被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与美国联邦教育基金会等六家世界文化艺术权威机构联合授予“国际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4年6月26日与美国12位硅谷市长共同创作的巨幅《盛夏荷花放吉祥》历史之作,见证了历史上首次美国硅谷12位市长共聚中国,两国经贸往来,科技界联手合作的良好开端。

















































分享到: